明代中晚期,有这样一位人物
他开启了晚明之后死寂一般文化氛围的"真我说"
戏曲上他创造了"名曲第一"《四声猿》
绘画上他可谓"开派宗师",开创了写意大山水之风
书法上更是可谓"精奇伟杰"被称之为"八法之散圣,书林之侠客"
他自诩"书一,诗二,文三,画四"
此人便是徐渭、徐文长,一位全才式的艺术宗师,此人之才可讲甚多,而论起将"诗、书、画"贯之为一者,徐渭,堪称更古铄今。
诗画本就是同源同宗,而"诗中有画、画中有诗"更是成为古今欣赏诗画的至高评价。
理论化、形式化的阐释都且不表,直接引明观点、以例为证。
徐渭书画中的"不拘形似重气韵",转至诗文中就是"不拘音律重意象",这直接表现在徐渭不论是诗还是画,追求的都是"意",也就是直抒胸臆,要的就是个人情感的表达,而不是刻意去追求一种淡泊的情怀,重点是要有人性的热烈和人性的真实,此外,徐渭不屑于什么经验性的笔墨技巧,尤其是一笔一画的既定章程,而是要恣意纵横的挣脱枷锁去表达情感与想象。
袁宏道在《徐文长传》中写道:"观徐渭书法'强心铁骨,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,字画中宛宛可见。",又说:"文长喜作书,笔意奔放如其诗,苍劲中姿媚跃出","不论书法而论书神,先生诚八法之散圣,字林之侠客也。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,皆超迈有致"。
徐渭《水墨葡萄》
"半生落魄已成翁,独立书斋啸晚风;笔底明珠无处卖,闲抛闲掷野藤中。"一种强烈的怀才不遇的孤愤不平之气充斥其间。
徐渭《风筝图》
《风鸢图诗》是徐渭晚年的作品,大约在其75岁时所创,整个组诗有共有25首,其中《风鸾图二十五首》其十五云:"偷放风鸢不在家,先生差伴没寻拿。有人指点春郊外,雪下红衫便是他。"整个诗文动感鲜明,更在诗画结合的意趣中展示了孩童身上不可掩杀的勃勃生机。其二十五云:"新生犊子鼻如油,有索难穿百自由。才见春郊鸢事歇,又搓弹子打黄头。"将诗与画的重点放在纸鸢与儿童上,向来都不是以儒家为至高的文人雅士所过多涉略的,一个耄耋之人,却用大量的心力去描述儿童的世界,古今少有。
徐渭《榴实图》
在《榴实图》的题画诗中,徐渭把自己比作为深山之中一颗无人问津的石榴,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不被重用,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凄凉的心情:"山深熟石榴,向円遍开口;深山少人收,颗颗明珠走。"整首诗,无一字写情,只说山中的石榴,"颗颗明珠走",却把自己的人生际遇,坎坷辛酸的情感全都传达出来,借以抒发他自身的遭遇。
注:以上观点根据大愚先生口述整理而得,并不直接代表大愚本人观点。
大愚拟青藤笔意
大愚,号虚空,中国传统笔法、星云图创始人。其用笔如作篆籀,洗练凝重,遒劲有力,在行笔谨严处,有纵横奇峭之趣;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,喜明代徐渭之风,研究黄宾虹“五笔七墨”独特画风,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、开创星云图新领域; 其代表作有:18米惊世长卷《新富春山居图》、12平方米巨幅《万壑奇峰图》、传统笔墨《拟黄山汤口》《秋鸿》,创新星云图系列《十方空间》《创世之柱》《迷踪》等。